6月25日君盈配资,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第26届青洽会)在西宁开幕。“开放合作·绿色发展”是本届青洽会的主题。
与青海农牧、旅游、钾肥等本地传统产业相比,绿色算力展馆成为本届青洽会的看点之一,其背后的发展历程或许将成为青海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从“绿色电力”到“绿色算力”
人工智能被誉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革新力量。业界普遍认为,数据是信息时代的“石油”,算力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动机”。
青洽会“绿色算力展区”。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君盈配资 摄
所谓算力,简单理解就是,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它被称为继热力、电力之后的最新生产力。算力包括存储、计算等。但算力往往是抽象的,它的载体通常是如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
展开剩余88%算力虽好,但算力基础设施也有短板:算力背后是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计算中产生的高温又会增大成本,散热又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青海的地理、气候、资源等优势,恰恰完全适配算力基础设施的短板,补齐其中不足。
首先,电从哪儿来?青海给出的答案是,绿色能源。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之源,青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除此之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
数据显示君盈配资,青海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全国第五;全年日照时间达2500小时至3650小时,太阳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5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二;风能技术可开发量7555万千瓦,是我国第四大风场;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以上。
在今年青洽会上,上游新闻记者拿到的一组数据显示,作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4.6%,新能源占比70%,年度投产容量实现50兆瓦到1.5万兆瓦的指数级增长。
青海绿色电能早已满足自身需求,并不断向东输出。早在2023年,青海新能源发电量已首次超过水电,成为青海省内第一大电源,并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形成了“水电+光伏+风电+储能”的能源矩阵。青海电网已形成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枢纽型电网。
数据显示,“青电入豫”、“青电送粤”、“青桂直流”通道上年度外送绿电270.5亿千瓦时,青海已然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超级“蓄电池”。
绿色电力恰恰让“算力”变得更加绿色。对企业而言,降成本、增效益是考量核心。
今年参展本届青洽会的一家企业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企业项目落地青海,“绿色电力”是他们主要的选择之一。在当地,算力需要的“绿色电能”平均每度电成本仅有几毛钱。 “绿色电能”好似一个大型“充电宝”,为算力提供赋能,而算力又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型等研发提供强大动力。
除了电能,延长算力设备寿命和稳定性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考量之一。预计到2025年底,青海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将突破8200万千瓦,2030年达1.4亿千瓦,充沛绿电供应奠定发展根基。
国内某知名企业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算力设备在高负荷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进行适当的降温,可能会导致设备过热,进而影响其稳定性和寿命。
青海平均4500米海拔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态系统类型,让青海成为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气候干燥、冷凉、洁净,常年干燥度2.38,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数据中心可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数据显示,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左右,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投资成本降低20%,运营成本降低30%。
以2022年7月在青海建成投运的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为例,利用青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机房可以全年314天不开启空调压缩机,大大减少机房能耗,机房内总电力消耗与用于算力的电力消耗之比可以做到1.13以下,年减碳量超30万吨。
政策扶持为“绿色”赋能
人工智能发展让青海的天然优势得以突显君盈配资,青海也并没有坐享其成,当地出台各项培育政策,拿出“真金白银”邀请各地企业合作发展。
青洽会“绿色算力展区”。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摄
目前,青海制定《科技支撑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以建设青海绿色算力基地为目标,提出异构算力与算网一体化关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等三个研究方向,布设24项重点任务。
《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显示,为支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青海对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及绿色算力产业重点项目,按照实际建成的标准机架数和购买算力设备实际投资额,按照投资金额比例不超过10%予以奖补。对提供算力服务的人工智能企业,按照服务情况给予奖励支持。支持企业和单位租用青海省数据中心服务和绿色算力,给予不超过租用费20%的算力券激励。对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给予不超过投资额20%的一次性奖励支持。对在青海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训练、行业大模型训练的项目,予以重点奖补支持……
同时,当地鼓励人才引进,研究制定《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的十条措施》,有关人才可以享受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项目申报、经费支持、职称评审等方面待遇。
青海还发布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出台《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简要核心三点:培育、鼓励和奖励。
组建省级绿色算力产业招商工作专班,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地召开青海绿色算力招商引资推介会、座谈会,与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科大讯飞、寒武纪等头部企业进行合作。
不少国内国际企业也看到了青海“绿色算力”的发展机遇。
今年1月16日,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项目在西宁点亮,标志着青海在自主可控的大规模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
2月19日,中国移动(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南川工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西宁市十万卡级智能算力产业集群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以西宁市——海东市为核心,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重点聚集区,打造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海东零碳算力产业园。
通过与百度、阿里等7家全国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启动全球首个“自发、自储、自用、自保”的全清洁能源微电网算力中心、点亮国内首个全国产芯片万卡绿算集群,百度标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
今年青洽会期间,上游新闻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依托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优势,青海算力规模跃升至1.5万P,吸引全球首个全清洁能源微电网算力中心、国内首个全国产芯片万卡集群等18个重点项目投运,阿里、百度等头部企业深度布局,环境资源评价稳居全国首位。
1.5万P是什么概念?以国内某算力中心对外发布数据为例,其仅拥有300P算力,每秒可以处理30亿亿次浮点运算,24小时可处理数十亿张图像、分析数千万人的DNA和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
“绿色算力”向东而行
今年3月28日,第二届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青海有关方面提出了四大战略方向:打造国家绿色算力服务“先锋区”,力争2027年算力规模超10万P,2030年突破20万P;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新型储能等新兴业态;构建一体化算力网西部“试验区”,联合甘陕宁新探索区域协同调度体系,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创新区”,深化算力与生态、盐湖、旅游等领域融合,搭建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
青洽会“绿色算力展区”。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摄
大到地质勘探、基因测序,小到每一单外卖快递、每一项“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目前,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已在青海落地。
青海的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掌握了藏羚羊、普氏原羚、欧亚水獭等野生动物的变化情况;以无人机为主力、融合北斗定位、智能监控、物联网饮水等技术的智慧牧场体系,同步探索“智慧牧场”带动“互联网+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畜牧业”的新发展模式;青海省农牧业区划遥感中心于今年首次系统性应用“AI+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完成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和治理情况信息采集工作;“智能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投运;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平台已接入发电集团13家、发电企业40余家、清洁能源场站453座;
今年6月20日,西宁住房公积金推出“AI数字人”,标志着西宁“数字公积金”服务迈入了“AI赋能”新阶段。而“青海自驾游”等便民小程序正服务于外来游客。
百度已在青海海东、海南等地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海东市联合蚂蚁集团打造呼叫中心;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在国内首创集中功率预测模式。
青海省委书记吴晓军对外推介青海“绿色算力”时曾表示,三江之源的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今天,绿色算力也必将如三江之源之水,向东而行,奔流不息滋润着中华大地。
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发布于:重庆市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